137 下旨修园

吾民良品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3Q小说网 www.3qbook.com,最快更新宫锁帝梦最新章节!

    慈安太后所求的就是“安静”二字,女人一入中年,而且守寡这许多日子,心情特异。

    灯前月下,压抑那份莫可言喻的怅惘,凝神悄思,才体会到什么叫“古井重波”?心里已经够乱了,再自寻些烦恼出来,这日子怎么过?

    不过她也知道,她象丽贵太妃以及后宫永巷中许多安分老实的妃嫔宫眷一样,但愿风调雨顺,吃口安闲茶饭,夏天在廊上,冬天在炕上,白天在窗下,晚上在灯下,用消磨五色丝线来消磨黯淡的日子。

    而慈禧太后不同,她生平最怕的就是“寂寞”,要热闹不要安闲,因为安闲就是寂寞。

    为了替她设想,慈安太后却又不忍说什么扫兴的话。

    想了一会,她这样问道:“这得多少钱呐?”口气总算松动了,皇帝也松了口气,顺嘴答道:“花不了多少钱。”

    这见得他缺少诚意,慈安太后颇为不悦,用呵责的语气说:“那么大一个园子,花不了多少钱?修一座宫门都得报几十万两银子!”

    “那是内务府胡闹!”皇帝定定神说,“朕已经叫他们去估价了。工款当然不是小数,不过他们另外有个筹款的办法。”

    “那么,哀家倒听听,”慈安太后说,“聪明人出的主意有多么高?”

    “事情还在谈,如果没有把握,当然朕也不敢冒失。内务府的意思是,他们愿意报效,自己商量着定个章程,有钱的多拿,钱不多的少拿,没有钱的不拿,集腋成裘,凑一笔整数也不难。”

    听他们母子俩谈得如此起劲,慈安太后亦被鼓舞,心思便有些活动,觉得能够把已经烧掉了的圆明园,规复旧观,也是件很有面子的事,对泉下的先帝,大堪告慰。

    于是她不知不觉地也参与其事了。

    这天一下午的商谈,消息很快地传到内务府,除掉一个桂清以外,无不大为兴奋。

    但乾隆六十四年,几乎无一日不是在修圆明园,这样一座园林要修得象个样子,非十年八年的工夫不可,如果踵事增华,尽皇帝这一辈子,也还不能完工,天天营造,****报销,“销金锅”中能出无数“金饭碗”,好日子真个过不完了。

    宫里却为筹议修园,正谈得热闹,不但皇帝经常召见内务府大臣,慈禧太后也每每在漱芳斋传升平署演戏,趁内务府大臣到场照料的机会,有所垂询及指示。

    初步的工程,大致已经决定,两座宫门当然要修,听政的正大光明殿勤政殿及百官朝房,自也不能没有,安佑宫供奉列代御容,亦非修不可。

    九州清晏一带为帝后的寝宫,也就是修园的本意所在,更不待言,此外就只好说“斟量修理”了。

    不过,“天地一家春”是慈禧太后当年承恩邀宠之处,抚今追昔,无限思慕,所以特地在惯例上专为颐养太后的万春园中,挑一处地方重修,沿用“天地一家春”的旧名。

    就这简单的几处,已有三千多间屋子,估计工费就要一千万两银子。

    依照内务府的算盘,王公大臣的捐效以外,两广总督瑞麟受恩深重,必当本诸天良,尽心报效。

    而这两处又是富庶地方,也报效得起。此外两江、直隶、湖广,当然也不会落人之后。

    而况一千万两银子,并不是一下子要用,如以十年为期,每年只摊一百万两银子,十名总督、十五名巡抚,平均计算,每人每年仅出四万两银子,实在算不了一回事。

    这一来就只等颁发上谕了。凡事开头要顺利,所以这道上谕在何时颁发,却大有讲究,主要的是要挑一个最适当的时机。

    到九月底,看看是时候了,于是皇帝亲笔写了个朱谕:

    “朕念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十一年以来,朝乾夕惕,备极勤劳,励精以综万机,虚怀以纳舆论,圣德聪明,光被四表,遂政海字升平之盛世。

    自本年正月二十六日,朕亲理朝政以来,无日不以感戴慈恩为念。

    朕尝观养心殿书籍之中,有世宗宪皇帝御制《圆明园四十景》诗集一部,因念及圆明园本为列祖列宗临幸驻跸听政之地;自御极以来,未奉两宫皇太后在园居住,于心实有未安,日以复回旧制为念。

    但现当库款支绌之时,若遽照旧修理,动用部储之款,诚恐不敷;朕再四思维,惟有将安佑宫供奉列圣圣容之所,及两宫皇太后所居之殿,并朕驻跸听政之处,择要兴修,其余游观之所,概不修复,即着王公以下京内外大小官员,量力报效捐修。

    着总管内务府大臣于收捐后,随时请奖;并着该大臣筹核实办理,庶可上娱两宫皇太后之圣心,下可尽朕之微忱也。特谕。”

    这道朱谕,先下军机处,应该录案“过朱”,再咨送内阁明发。

    但值班的章京,对此例行手续,不敢照办,飞骑出宫,到大翔凤胡同恭王府,去向恭亲王请示。

    恭亲王读完朱谕,唯有付之长叹。

    他原来一直打算着慈禧太后和皇帝会知难而退,自己打消原意,则于“天威”无损,谁知纸里包不住火!看起来是自己把这件事看走了眼了。

    “请六爷的示下,是不是马上送到内阁去发?还是压一压?”

    “照你看呢?”恭王问道。

    “皇上处心积虑,已经好多日子了,硬压反而不好。”

    恭亲王沉吟着,慢慢地点头,是大有领悟的神情,压不住就只有用一个“泄”字诀,将皇帝的这股子劲泄了它,然后可以大工化小,小工化无。

    “对!硬压反而不好。马上送到内阁去发。”

    不等内阁明发,消息已经外传,沈桂芬首先赶到恭亲王那里,接着是李鸿藻、宝鋆,以及“五爷”、“七爷”还有其他王公,纷纷来到恭王府。

    不过来意不同,军机大臣是商量如何打消此事,惇、醇两王,要看恭亲王是何态度,此外的王公则是来探询“行情”,该捐多少?(未完待续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