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章 写欠条

雾里的烟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3Q小说网 www.3qbook.com,最快更新五代:铁骑纵横最新章节!

    伊尔门河之战以瑞州军的大胜而告终。

    渤海国骑兵阵亡了包括突虎机在内的9000多人,被俘虏了大呼支等多人,仅有大保义带着3000人不到逃回上京。

    现场缴获战马多匹,兵器衣甲无数。

    当然,瑞州军自己伤亡也不小。

    破垣军伤亡近3000人,快占到了一半。

    反而是撼山军因为有车阵保护,仅仅伤亡了500多。

    至于迅雷营的伤亡,因为是最后追击阶段才出击的,和踏白军一样,几乎可以忽略不计。

    这一战,车阵对于步兵作战的价值,给王彦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    现在的问题是,自身伤亡也不小,加上留在扶州的步卒,现在王彦庭手上的军队只有一万四千人左右。

    还有这么庞大的俘虏怎么管理,都是问题。

    某种意义上,耶律阿保机的算计是有效的。

    他知道铁对于瑞州的意义,所以知道王彦庭不得不吃下这个结果。

    王彦庭有些苦恼,如果把俘虏和缴获送回瑞州,至少要派2000人押送,那自己的兵力将进一步削弱。

    但是放在身边,一样是个巨大的隐患。

    而且,一旦和契丹人会合,谁知道阿保机会不会觊觎这批俘虏。

    暂时没有什么头绪了,王彦庭也只好把事情放一放,准备先去涑州修正一段时间。

    他也想控制一下速度,如果一味冒进,很容易把渤海全国的兵都招来。

    带着俘虏和物资,瑞州军继续向涑州前进。

    4天后,终于抵达涑州城下。

    空城!

    城里当官的和剩余的少量守军听说了战事结果,早就跑得没有影了。

    但是,也有人特意留下来等着唐军进城。

    漫山遍野的渤海国百姓,苦苦地守在城外,就为了确认一下自己的亲人是否已经战死。

    王彦庭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事,觉得很是怪异。

    在他的想象里,军队战败了,百姓不应该逃亡吗?

    毕竟这不是国内战争,是异族之间的征服之役。

    就连一向宽仁的中原人,还说: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呢。

    难道这些百姓不怕吗?

    认真了解了一下,才知道草原游牧和中原农耕有很大区别。

    如果家里没有了男人,确实很多事情是无法由女人孩子独立完成的。

    所以,如果确认男人是死了,就要立刻“父死子继、兄终弟及”。

    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,就是要找个劳动力。

    此刻,看着俘虏队列里的降卒和城外相视而哭的亲属,王彦庭突然觉得有些思路了。

    他本来就存了收编渤海国部队和人口的念头,现在完全是豁然开朗。

    自己原本的方法太复杂了,其实可以更加简单的操作。

    急急忙忙安排好军队进城,分工好各项工作,王彦庭就急着把李秉思拉进了涑州都督府。

    没办法,现在带出来的手上,除了李秉思,就没有一个可以商量的人。

    这一点,看名字就知道了。

    像周思校这样的,男子行了冠礼还没有被赐字的,基本出身就是普通百姓,没读过书的。

    大部分人就叫狗剩、阿猫阿狗这样的。

    好一点的,比如周思校手下一对都将兄弟,老大叫赵伯。

    刚认识的时候王彦庭总觉得这人的父母有些腹黑,给自己孩子取个名都占别人便宜。

    后来见到了弟弟赵季才反应过来,原来人家是按伯仲叔季排的,就是赵老大和赵老四。

    这已经算是百姓中有想法的取名了。

    至于赵仲和赵叔,王彦庭也不敢问。

    扬州的兵,家人大半是死光了。

    剩下一个王彦童,倒是字汝明。

    可是这家伙出身小家族,从小就不读书,只喜欢耍枪,能谈个锤子?

    王彦庭把想法和李秉思一聊,马上就得到了李秉思的赞成。

    从最初作为瑞州本土派代表的冷眼旁观,到现在彻底成为王彦庭的拥趸,李秉思是看着一路怎么走过来的。

    楚州人刚刚到瑞州的种种困局,是王彦庭一点点盘活了这盘棋。

    对于这个比自己还小10来岁的上司,他现在心服口服。

    定下大计的李秉思次日就率领2000骑兵、3000步兵,往郑州(今黑龙江哈尔滨)出发。

    这一趟,往返一千多里,即便现在步兵也有了马,至少要一个月,必须抓紧时间了,否则冬季就来了。

    关键是,这一趟还很关键,因为需要把郑颉府的百姓全部迁过来。。

    这么多俘虏中,涑州的军队因为跟着突虎机冲的最猛,死的剩不到1000人。

    现在除开扶州的俘虏,郑颉府的俘虏一共7000多人。

    李秉思需要尽快把全府的百姓迁到涑州,然后在俘虏中帮着找到家人。

    王彦庭则是安稳地留在了涑州,把踏白军放出了100多里,对着北方的上京和显州(现吉林延吉敦化一带)警戒。

    这样慢悠悠过了一个月,北方居然没有任何动静。

    王彦庭觉得自己估计的也不错。

    渤海国事先没有想到过自己两万五千骑兵会败的这么惨,现在有些措手不及。

    东南诸府正在收到契丹人的进攻,无法分兵。

    就近的州府调来的军队有限,在没有摸清瑞州军底细前不敢轻举妄动。

    而从极北的几个州府调兵,则需要更多时间。

    只要自己不动,今年大概率是打不成了。

    这也符合瑞州军的利益,瑞州军也需要调整。

    到了9月底,天气已经很凉爽了。

    李秉思的大军终于在众人期盼中返回了涑州。

    他们一共带回来六万多渤海国的百姓。

    虽然比预计的少,但是经过李秉思解释以后也理解了。

    草原人本来就是全民皆兵,当初郑颉府出动的一万骑兵已经是几乎抽调了所有青壮男人。

    这样算来,这个比例也算差不多。

    何况李秉思的时间只够骑兵将郑州附近的百姓驱赶到一起,至于更加地广人稀的边远地区,压根就来不及。

    一天之内,涑州和郑州的8000多俘虏有6300多人成功和家人团聚。

    当然,王彦庭更愿意称之为配对。

    因为团聚是安排不了了。

    很快,王彦庭命令抽调1000迅雷营弓骑兵,2000撼山军步卒,押送涑州、扶州、郑州将近二十万百姓去瑞州。

    同时,从找到家属的俘虏中选出了5000人,组成了新军,按照惯例,这一次王彦庭发挥了一把,取名归义军。

    剩余的8000多俘虏随移民一起押送瑞州。

    这是王彦庭多维度考虑的结果。

    首先,地盘对他来说没有意义,他要的是百姓,是人口。

    移民以后,原本驻守扶州的2000步兵又可以到涑州会合,他损失的只是1000弓骑兵。

    但是同时又补上了5000渤海骑兵。

    这在这个时代很普遍,甚至连那些渤海军都不需要思考就接受了。

    而且他们的家人还全部押到瑞州了,不怕有什么幺蛾子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从物资后勤考虑的。

    这些渤海百姓本身的牛羊是足够过冬的,从这个意义上,不会给瑞州增加太大的粮食负担。

    这个月瑞州的秋粮就又一次到了收割季节,按目前的天气王彦庭觉得不会太差。

    关键是,王彦庭留下了渤海人大量的牛羊作为军粮辎重,然后打了条,让百姓到了瑞州凭字条找州衙换粮食。

    这一次的出击,原本是约好了契丹人提供牛羊,然后瑞州以粮食归还的。

    这样一来,后面就不需要契丹人运来牛羊了,瑞州也不需要以粮食充抵。

    看起来没有变化,关键是运送途中的损耗。

    几百里的路途,途中消耗的都能赶上送到的粮食。

    李秉思就是佩服王彦庭这一点,这样的主意,他觉得瑞州城里也就王彦庭可以想得到了。

    更加惊讶的是涑州和郑州的百姓。

    对于移民,他们基本已经习惯,草原部落间也是一样,早就逆来顺受了。

    夺走一些牛羊,在他们看来也是基本操作。

    没想到唐军居然还写欠条。

    这就很奇怪。

    明明可以明抢,还搞这么多弯弯绕。

    你说是真的吧,怎么看都透着一股诡异。

    你说假的吧,唐军没有这么无聊吧?

    写几千张欠条,没有这么折腾自己的。

    随之而来的一个冬天里,留下的5000归义军骑兵百思不得其解。

    王彦庭的操作让他们感觉是掉下悬崖前突然被拉了回来,尽管丢的不是命,只是财产,也有些劫后余生,不敢相信的感觉。

    忐忑之余,不免和瑞州军士兵拐弯抹角地打听起来。

    他们中,能讲一口汉话的不少,和瑞州军的士卒一个冬天相处下来,一个大锅里抓肉吃,慢慢就混熟了。

    有心打听之下,瑞州的情况慢慢呈现在渤海人面前。

    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这样的官府。

    在瑞州的百姓能够有足够的保障计划自己的生活,不受官府盘剥。

    要知道,即使是草原王国也是有阶级的,渤海国从皇家开始,到各级官吏的特权不比中原朝廷少。

    说起来当兵的就是底层牧民为多,还大部分是强征的,否则谁愿意,征调来打仗还没有军饷,需要自备弓马。

    这种类似于府兵制的落后体系早就被中原王朝淘汰了,草原上依旧乐此不疲。

    两相比较,渤海人的心定了。

    去瑞州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。

    人家明明可以强来,居然还和你打商量,这种善意一下子表现的特别明显。

    王彦庭渐渐感觉到,路上偶遇的渤海人和自己亲切招呼的多了。

    他的兵又一次真正回到了一万八千人的规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