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Q小说网 www.3qbook.com,最快更新大国崛起1644最新章节!
蒸汽火车的成功运行,也仅仅只在苏州地区,以及部分省份的顶级富商中引起轰动。
而朝廷方面,甚至在部分东林党人的推波助澜下,对于苏州的经济发展,基本都是能瞒则瞒,实在避不开的,也不过是一笔带过。
所以蒸汽火车这样的重大项目,并未在朝堂之上进行讨论,这也是李鸿飞召集民间商人的主要原因,朝廷不支持不要紧,只要他们不反对,到时候蒸汽火车赚了大钱,某些人别眼红就行。
只是李鸿飞的想法,还是太过单纯,蒸汽火车前景确实不错,可前期投入也是天价,尽管吴浩开出了三十年的铁路使用权限,却还是没法打动太多的商人,并不是所有商人都像周福仁那般,百多万的银子,说投进去就投进去的。
整个首航仪式结束,除了苏州地区部分铁路干线被人瓜分外,其余省份也仅有部分矿区土豪表达了购买意向,这还要回到当地,跟当地官府商议,才能最终决定下来。
说白了,蒸汽火车虽然前景非常不错,但没有朝廷以及当地衙门的支持,基本是寸步难行,尤其是修建跨省铁路这样的宏大工程,不亚于当初修建万里长城。
如今包括朱由检在内,大多数官员的目光,都汇聚在北伐之上,想要全面上马跨省铁路,估计得等全国统一之后,才有可能开始施行。
而历经了半年之久的北伐之战,在多尔衮做出应对之后,很快出现了连番波折...........
戚红英与李定国大军汇合之后,在长江水师的掩护下,顺利渡过黄河,但也仅仅止步于此,首战面对清军重兵把守的沧州,就吃了一个大亏。
多尔衮在决定放弃关内之后,整个满清阵营也轻松了不少,让马背上的民族守卫城池,本就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,如今放开了手脚的清军,在兵力锐减的情况下,战斗力反而提高了不少。
而以防守见长的明军降将尚可喜、孔有德等人,则在沧州布下了铁桶般的防御阵线..........
见识过明军火炮威力的清军,此番在沧州境内,投入了大小火炮三千余门,单就火炮方面,已经超过了明军五个集团军火炮数量的总和。
明军本就以火炮致胜,而且善于大规模运用火炮进行作战,除了虎蹲炮这种营连级支援火炮外,每个集团军平均重炮数量近五百门(第一集团军重炮数量最多,光陆军部队就有八百门,其余部队,尤其是排名靠后的四个集团军,组建时间较短,火炮数量相对较少,但每个集团军也有大约三百门重炮)。
可即便是将明军前线所有火炮集中起来,在数量上也并不占优势。
而且清军使用的,大多都是从战舰上拆卸下来的红夷大炮(清军知晓水战不是明军对手,索性将逃回来的楼船拆卸,将其中的火炮应用到了陆地上,光两百艘楼船的火炮数量,就达到了4800门,其中五分之三放在了沧州)。
所以清军的火炮,无论从数量还是射程方面,都超越了明军的弗朗机重炮,单纯的炮战,明军已经落了下风。
何况此番明军劳师远征,后勤补给方面时常遭受清军骑兵骚扰,仅靠长江水师的运输能力,并不能满足两千多火炮的弹药消耗量。
然而在朝廷不断催促之下,在一路势如破竹的攻势之下,包括史德威这样行事小心翼翼的将领,都开始有些飘飘然了。
尤其是得知沧州守将,竟然是曾经的三个手下败将之时,明军甚至连情况都没完全摸清楚,便派了两个集团军(戚志丰的第二集团军,以及新晋的第六集团军)在戚红英的率领下,攻入了沧州境内。
然而最终结果却是连沧州城门都没看到,便遭遇清军猛烈炮火袭击,短短三天之内,便折损了七千明军,其中包括两个重炮团,两百余门火炮。
要不是李定国随后派大军支援,清军担心战事胶着,会直接打成决战,明军此番还真就不止损失七千多人了。
清军的任务是拖延时间,打成决战他们一点优势都没有,如今的清军,吃过多次亏之后,也懂得了见好就收。
屋漏偏逢连夜雨,在明军全线支援沧州之际,阿济格、多铎等满人将领,又率领五万多骑兵,三日急行两百里,一举偷袭了明军在河间府(德州)的补给重镇,尽管当地守军奋起抵抗,最终还是战死了上千军民,并导致将近三分之一的粮食以及弹药被清军焚毁。
首战失利,加上后勤补给被袭击,李定国也不敢再贸然发起进攻,只能一边巩固阵线,一边加派人手,稳定后方,防止清军骑兵再次偷袭。
经此一战,北伐形势似乎变得严峻起来..........
朝堂上,朱由检一把将前线的奏折仍在地上,大声训斥道:“这个李定国到底会不会打仗!沧州没拿下,反倒还损失了三分之一的物资,这仗有他这么打的吗?”
朱由检只提损失物资,丝毫没有在乎过战损,在他看来,打仗总会死人的,只要不是几万几十万的战死,他并不会过问太多。
关键是物资的损失,河间府虽然只是此番北伐其中一个补给站,但由于最靠近前线,里面存放的物资还是非常丰厚的。
里面存放的粮食以及弹药,足够此次北伐的五十万大军,连续作战一个月的需求量,这一下子损失了三分之一,直接让原本就脆弱的补给线,越发紧张起来。
而且清军尝了一次甜头,今后定然会一直盯着补给站不放,甚至更为脆弱的后勤运输线,将会成为清军骑兵经常光顾的对象。
单单依靠长江水师的漕运,根本无法满足五十万大军的作战需求。
“圣上息怒,此番北伐,战线太长,作战时间也太过紧促,李将军他们一时间没能适应,也是情有可原的。”史可法出言调解道。
他以前也是领兵将领,自然明白战线越长,对后勤的考验也越大,兵力不多还好说,五十万大军,并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。
“史阁老这话什么意思?损失这么多物资,算是缴了学费不成?”高宏图阴阳怪气地说道。
打压武将,似乎是文臣的天职,尤其是最近连年爆发战争,武将地位急剧攀升,令朝中大臣一个个心里都不是滋味,如今好不容易逮着机会,又岂能不借题发挥一番。
“就是,这李定国以前可是闯贼,谁知道他安的什么心?”
“就算李定国不是故意的,但他以前领导的不过是一群土匪,如今可是五十万大明精锐,他能指挥得过来吗?”
“............”
一众大臣纷纷附和道。
若论掰扯、翻旧账的能力,就算是李鸿飞在这些大臣面前,也只能甘拜下风。
“行了,说这么多有用吗?你们倒是给朕出出主意啊!”朱由检没好气道。
然而这些人打压对手倒是有一套,真让他们出主意,谁能想得出来,没看见前线都打成僵局了吗?
朱由检的心思可是北伐,这时候出主意,如果成功了还好说,要是导致北伐失败,那出主意的人铁定吃不了兜着走。
“启禀圣上,既然高阁老觉得定国将军指挥能力有问题,那何不将其换下来,换个指挥能力更高的人。”史可法忽然说道。
既然高宏图喜欢跟他唱反调,那就索性“坑”对方一把。
“换人?换谁?”朱由检询问道。
“自然是当朝太傅,楚国公李梦回。”史可法不假思索地回答道。
李梦回三个字,可以说是如今朝堂上的禁忌,没有哪一位朝中大臣,敢在朝堂上提及这个人的名字。
对于那个破坏了官场“规矩”,取消了士大夫特权的家伙,一众官员心里都恨得牙痒痒,此刻忽然听到史可法提及此人,整个朝堂上瞬间变得鸦雀无声了。
要说一众大臣为什么恨李鸿飞,其中最大的原因,还是李鸿飞篡撵朱由检,取消了士大夫阶层的特权。
千万别小看了这个“特权”,明朝的国策便是:君主与士大夫共天下。
也就是说,士大夫阶层,越往上,获得的特权也就越多,进入内阁的大臣们,可以说是掌握了一半的天下,甚至有几任常年不上朝的明朝皇帝,其权利已经被士大夫给架空。
崇祯当初被逼六下罪己诏,也是因为士大夫阶层在行驶自己的“权力”。
然而如今一切都被李鸿飞给“搅黄”了,整个文官系统之中,或许除了史可法,便再也没有人希望李鸿飞重掌兵权了。
所以在众人愣神过后,不等朱由检开口,高宏图便抢先说道:“万万不可啊!临阵换帅,对军心有损,还请陛下三思。”
“没错,此番北伐,我军接连大胜,部队难免有些大意,好在此次损失不算太严重,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个教训,想必之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,倘若这时候替换主帅,定然会令军心不稳,原本只是小错,到时候却因为担心再出问题,反而容易酿成大错啊!”
有了高宏图提醒,剩下的大臣也反应过来,“绝对不能让李鸿飞重掌兵权!”
“太傅大人确实领兵打过几次胜仗,但那都是几年前的事情了,如今谁又能保证他有这个能力?而且当初他领兵之时,最多的一次,也不过是率领十万大军,如今可是五十万大明精锐,他如果中途接手,短时间内也未必能适应,到时候多尔衮退回关外,再想追击就没那么容易了,兵贵神速啊!”
好吧,一说到让李鸿飞挂帅,一个个都成了“军事专家”,史可法在一旁看得直摇头。
朱由检同样流露出不屑的眼神,只是这眼神一闪而逝,没人注意罢了。
“众位爱卿说得都对,可这次作战失利,总得有人负责吧。不然朕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!”等一群人吵闹过之后,朱由检这才开口道。
临阵换帅朱由检是不会同意的,一群大臣虽然丑态百出,但他们所说也不无道理,就算李鸿飞真是战神转世,现在去往前线整合军队,也需要大量时间,而明军与清军如今抢夺的就是时间。
多尔衮打算将半个大明的财富,都运往关外,这是朱由检所不允许的。
“启禀圣上,此番失利,皆因戚副总指挥而起,要不是她贪功冒进,深陷重围,定国将军也不会率军驰援,从而忽略了后方。臣觉得若要追究责任,戚将军应该予以撤职!”高宏图说道。
既然朱由检需要交代,那就给他一个交代,这李定国是没法搞了,扳下来一个副总指挥,用以显示文臣的权威,也是不错的选择,更何况对方还是一届女流,这早就让一众大臣心里不爽了。
在场之人都明白,一向稳重的戚红英为什么会贪功冒进,若不是朝廷一直催促,当初戚红英攻打徐州的时候,就能一举将尚可喜与孔有德给全灭了。
没有了这两个人,沧州单凭一个吴三桂,根本不足为惧,毕竟吴三桂更擅长的是骑兵野战,沧州那铁桶般的防御阵型,大多出自尚可喜与孔有德之手。
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,政治斗争没用任何道理可言,李鸿飞那种“泼皮无赖”,都被一群政客给收拾了,更何况区区一个戚红英。
要知道尽管戚红英打了不少大胜仗,但她在民间的口碑,远不及李鸿飞,大男子主义在明朝可是十分盛行,民间的话语权都在男人手上,谁会愿意去崇拜一个女将军,虽然这位女将军一直以来,都在默默地保护着这些老百姓...........
如今两军兵合一处,也不再需要副总指挥了,撤销戚红英并不会有多大影响。
而且朱由检也早就想动戚红英了,不为别的,就因为“戚家军”这三个字。
当年动戚继光,也是因为“戚家军”这三个字,触动了当权者的利益。
不仅仅是“戚家军”,“郑家军”“李家军”这些都是不允许出现的军队,哪怕只是一个旗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