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Q小说网 www.3qbook.com,最快更新帝国霸业之崛起最新章节!
管仲做生意赚到多少钱,史料上没有明确记载,但管仲经商却对他后来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。通过经商,管仲熟悉并掌握了经济原理,为日后管仲伟大的经济改革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。
再用王猛与管仲对比一下,二人都曾经在落魄时经过商,天南海北的跑,对各地的风土人情有了很深的了解。王猛执政后,对如一潭死水般的官场进行雷厉风行的大变法,特别是轰轰烈烈的经济变革,直接奠定了前秦统一北方的经济基础。
在历史上,再也找不出除王猛之外,人生轨迹、性格特质与管仲如此相似的铁腕人物。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,二人不仅性格优点相似,他们的性格缺点也几乎如出一辙,就是贪婪权与钱。具体的说,王猛贪权,管仲贪钱。
前燕吴王慕容垂在国内受猜忌,西奔投奔苻坚,受到苻坚的重用,这引发了王猛强烈的嫉妒。王猛为了打倒慕容垂,玩了一把金刀计,虽然没有害死慕容垂,却直接断送了慕容家族日后复兴的希望——英明神武的慕容令。
管仲情况稍好一些,他没有因为贪权而害人,但他贪财的行为却让人摇头。鲍叔牙每次外出经商都带着管仲,然后赚到钱后,兄弟二人准备分钱。也许是管仲穷怕了,见着钱就眼红,根本不顾鲍叔牙出的力比他大,独贪了大头。好在鲍叔牙大度,从来不以此事责怪管仲。
对于一个出身社会底层的人来说,一下子拥有这么多金钱,很容易迷失人生方向。不过管仲虽然贪钱,但他并没有丧失自己的人生理想,他知道他想要得到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。
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,管仲积累这么多财富,应该是准备用在官场疏通关系上。官场从来就是菜市场,按斤称金银,买卖公平,童叟无欺。管仲暗中存钱用在官场上,是可以说得通的。也许是鲍叔牙理解管仲这一点,所以他在金钱上不和管仲做这些计较。
春秋时代的官员仕进之途和魏晋非常相似,基本上靠血缘传承,阶层基本固化。像管仲这样没有关系的底层人物,仅凭金钱也未必能爬到多高的位置,毕竟商人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,管仲所能选择的职务范围非常狭窄。?
管仲在官场上谋得的第一个职务,史学界一般认为是管仲做公子姜纠的傅(相当于后来的诸王师傅),梁启超说这是“管子初入政界之始”。不过也有一种说法,认为管仲在跟着姜纠做事之前,曾经在官府中做过“弼马温”,应该是个养马的官,地位低下,为人所轻视。
不清楚管仲是通过什么门路和公子姜纠搭上关系的,不排除管仲为此花费了大把银子,有钱能使磨推鬼,历代都是如此。
姜纠是齐僖公姜禄父的次子,长子是上面讲到的齐襄公姜诸儿,幼子便是日后威震天下的齐桓公姜小白。姜禄父应该只有这三个儿子,否则在姜诸儿死后,齐国大臣没必要等待身在异国的姜纠和姜小白回国即位。
虽然姜禄父确定姜诸儿的继承人身份,即使姜无知有夺嫡的希望,但能傍上公子纠,说明管仲已经进入了齐国的权力最高层的外围,一旦姜纠有机会乘龙上天,管仲就是现成的齐国宰相。
另外说一点,给公子(王子)当先生,首先不可能是胸无点墨。这说明管仲在之前经商时肯定恶补过诗书,为日后进入官场做准备。
值得一提的是,管仲是和他的两位好友携风卷云杀进官场来的,一位就是鲍叔牙,另一位是召忽。“管鲍之交”感动千古,实际上确切的称呼是“管鲍召之交”,刘关张誓死不分,管鲍召同样如此,《吕氏春秋.不广》就说管鲍召“三人相善”,罗贯中写“桃园三结义”时,很可能就是受管鲍召之交的灵感。
姜禄父似乎对管鲍召三人都非常欣赏,从现有史料上来看,管仲、召忽相姜纠,应该在鲍叔牙相公子姜小白之前。也就是说,管仲进入官场后,鲍叔牙可能还在做经意,但应该在官场有一定知名度。
前文讲过,姜禄父最喜欢的是侄子姜无知,三个儿子皆无宠。除了姜诸儿有惊无险地保住了太子位置,对于另外两个儿子,姜禄父也没有特别安排,只是找来管仲等人给小哥俩当管家,别让这俩小子堕落成野孩子就行。
应该是得到了管仲、召忽的推荐,或是其他人力荐,姜禄父准备请鲍叔牙出山,给姜小白当管家,没想到鲍叔牙却推辞了。这不仅让姜禄父感到意外,管仲同样意外,不过召忽却支持鲍叔牙的决定。
召忽为人非常重情义,他不希望鲍叔牙辅佐姜小白,而是想把鲍叔牙拉到姜纠的旗下,兄弟三人一起谋富贵。召忽之所以如此看中姜纠,可能是因为姜纠在兄弟中排位仅次于姜诸儿,一旦姜诸儿有三长两短,姜纠是最有希望继位的。至于姜小白,在召忽看来并没有特别之处,所以召忽把宝都押在了姜纠身上。
鲍叔牙不想给小白做傅的原因居然是和齐僖公怄气,鲍叔牙同样轻视姜小白。国君让他辅佐姜小白,分明是瞧不起他。
但召忽和鲍叔牙的决定却遭到了管仲的强烈反对。管仲出任姜纠的师傅,看来并非他的本意,如果能自主选择,管仲宁可放弃姜纠,投身姜小白旗下。
在几乎所有人都轻视姜小白的情况,管仲却慧眼识珠,一眼就看出姜小白虽然落魄,但绝非池中之物。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点:
一、自姜诸儿以下,诸公子中最有希望即位的,除了姜纠,就是姜小白。即使姜小白劣势非常明显,谁又敢说姜小白一定不能即位?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,应该多点投资,确保我们的利益。?
二、姜纠虽然比姜小白在政治上更具优势,但姜纠的母亲是鲁国人。齐人和鲁人恩怨甚深,所以恨屋及乌,并不喜欢姜纠,姜纠在国内没有民意基础。而姜小白的母亲是卫国人,曾经得到国君(齐僖公)的宠爱,小白之母早亡,齐人普遍同情这个孤儿。
三、姜纠能力一般,即使他获得齐侯之位,也未必守得住。如果姜纠守不住,上台的必然是姜小白。综合以上考虑,管仲劝鲍叔牙去辅佐姜小白,也算是给我们兄弟三人留条后路。管仲已经把话说的非常清楚:万一姜纠不成气候,姜小白上台,势必对姜纠的势力,比如管仲和召忽进行政治清洗,但如果有鲍叔牙在身边,管仲和召忽的人身安全就有了最起码的保障。反过来讲,如果姜小白倒台,则管仲、召忽也会尽全力保护鲍叔牙。
这就是管仲的过人之处,知道两边下注,旱涝保收。狡兔三窟,做事时一定要给自己留条后路,不要把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,马谡就是这么完蛋的。从后来姜小白要杀管仲泄愤,但被鲍叔牙死命相救来看,管仲布下这招闲棋冷子是何等的英明!?
但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,管仲如此看中姜小白的政治能力,却劝说鲍叔牙一定要忠于姜小白,对姜纠不惜往死里整。而管仲对他所欣赏的姜小白同样是往死里打,半点情面和后路也不留了。最经典的一幕,就是后来姜小白在路上与管仲狭路相逢,管仲恶狠狠的那一箭,差点射死姜小白。
至于管鲍召讨论鲍叔牙是否辅佐小白的时间,应该在齐襄公姜诸儿即位之后,《韩非子.说林下》对此事的时间有明确记载,“君(姜诸儿)乱甚矣,必失国。”而管仲、召忽奉姜纠,鲍叔牙奉姜小白为避齐国内乱,狼狈出逃国外,具体的时间,从《左传》记载来看,应该是在姜诸儿即位之初。也就是说,管仲在姜诸儿即位之后,劝鲍叔牙辅佐姜小白,就是在为出逃避难做长远打算。
春秋诸子中,最欣赏的是管子和老子,在义理哲学上无比崇拜老子,在世俗哲学上无比崇拜管仲!对管仲,总有一种难言的亲切感,特别欣赏喜欢他这类的铁血人物。不可否认,管仲确实是某行业的开山鼻祖,以官办形式开创了这个行业。管鲍之交盛传千古,其实还有一个召忽,他们三人一体,患难与共,非常的感人。鲍叔牙的人格,可以称得上完美。管仲为人,优点和缺点都非常的明显,非一般人,是很难容忍管仲这种性格的人。鲍公胸怀宽大,能容人,能让人,能用人,管仲之为千古名相,鲍公岂无功耶?功甚大矣。
至于周公在上世纪中期进行的反某行业行动,这是一个很严肃的政治问题。具体来说,是由毛公提议,周公附议,彭公配合、罗公执行,对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某行业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彻底根治。对这行业从业人员的态度,诸公态度非常明确:她们既是不劳得食者,同时也是受害者,对她们要进行拯救,而不是一推了之。官方为此成立了教养院,教予她们以必要的社会生存技能,在重新走入社会之后可以有一个生存的饭碗。有过这么一个著名的故事,某国记者在一个公开场合问周公:中国还有妓女否?周公答曰有。记者大喜,问在哪?周公从容答曰:在某地。周公巍巍盛德,闻之下拜,拜之流涕!